导语:最近一个搞笑视频剪辑了电影《大侦探皮卡丘》中,皮卡丘说“pika pika”的小片段,网友们发现在其他各国给出的预告片中,使用的都是日本大谷育江配的原音,只有德国的版本是自行配音的,让人一秒出戏。德国人向来执着于给外语电影配音,哪怕是皮卡丘他们也不放过。究竟为何他们会有这样的执念?
【德国人,你为什么如此痴迷于配音】
皮卡丘的景点口头禅“pika pika”在德语版大电影中被换成了德语配音,立即引发轰炸,德国网民,特别是皮卡丘的粉丝们,对此十分不满,表示皮卡丘本丘要是听到了这个德语配音都要被气哭了。面对如此强烈的抗议,官方赶紧撤下了这一预告片,换上使用原音“pika pika”的版本。
其实在很多国家,对于外语电影,他们会选择使用原声并配上本国语言的字母,但在德国,大家更偏爱使用德语配音。那么,为什么德国人如此执着于给电影,特别是外来电影配音,甚至连皮卡丘都不放过?
在1930年代,刚开始进入有声电影的时代,大众都不是很喜欢电影中的外语对白。当时有三种方法来应对这个问题:一是使用字幕,二是使用配音,三是在尽可能高度还原电影本身的情况下,对影片进行本土化重制,换上当地语言。但看字幕对于观众来说很累,尤其是德国观众,比起辛辛苦苦看那些单词,他们更想听到用德语说出来的台词。
后来,在二战结束之后,电影对于德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也是一种传播教育的路径,用来传达、培养民主的思想和价值观。因此,让大家更容易地听懂、更愿意去看影片,德语的配音自然是很重要的一种辅助方法。
而现在,其实对于给外语电影配音这件事,德国人有了新的看法。对于那些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来说,他们常常会把看外语电影当作是学习外语的一种途径,而且他们一般也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支付各大流媒体平台的流量费用,来看不同版本的影片。与这类观众相反,那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观众,他们由于学识方面受到的限制,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外国的风俗、外语究竟是怎么说的、异域风情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所以自然而然就会只想听德语的对白,认为电影理所应当就是该用德语来说台词的。这个现象实际上对德国社会整体的进步来说,是有负面影响的,人们应当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来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
而且对电影本身来说,配音也会引起一些问题,比如有时候外国语言中的语音语调可能并不适合配成德语,而影片中包含的文化差异也经常会体现在语言上,这种情况下,德语配音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违和感。
所以,德国人对于给电影配音的执着或许是时候适当地调整一下了,配音固然会让观众更容易听懂台词内容,但未必一定能提升观影感受,毕竟有些用词和语气的意味,只能在原本的语言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而且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代表嘛。而且原音有时候还能帮助观众学习一些外语知识,好好加以利用的话,真的能实现看电影学外语的目标呢~各位德国影视界的担当们,是不是偶尔也考虑一下把“pika pika”还给皮卡丘呢~
转自:沪江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