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西拉文化之桥
拉美文学特辑(一)
浪漫主义
Álbum de literatura latinoamericana (I)
Romanticismo
——社会浪漫主义的先锋: Esteban Echeverría
——感伤浪漫主义的代表: Jorge Isaacs
(一)社会浪漫主义的先锋
Esteban Echeverría
一、以笔为戈 反抗专制
-人物简介:
Esteban Echeverría (1805—1851)是阿根廷新文学学派的创始人, 阿根廷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者,“五月协会”领导人
-代表作:
La cautiva《女俘虏》浪漫主义叙事诗;
El Matadero 《屠场》(写作于1838—1840年,正式发表于1871年,即作者逝世20年后)
-时代背景:
1.社会环境:社会动乱、内战频繁、专制独裁(考迪罗主义)
2.思想:宣传个人自由,反对军政头领的独裁统治,争取种族平等
-文学作品:
作家们要求结束文化专制。他们理想化同代印第安人和混血人种的生活,用本土语言表现本土生活,主张大量吸收外来语,并且反对西班牙的纯正语言,喜欢冗长的句型、重复和比喻的词汇,滥用惊叹号和问号。同时作家们积极吸收借鉴欧洲浪漫主义思想,重新估量西班牙文学对美洲的作用,讴歌美洲人的民族情感。
二、浪漫先锋 社会尖刀(文本赏析)
I. La Cautiva
Se puso el sol; parecía
que el vasto horizonte ardía;
la silenciosa llanura
fue quedando más oscura,
más pardo el cielo, y en él,
con luz trémula brillaba
una que otra estrella, y luego
a los ojos se ocultaba
como vacilante fuego
en soberbio chapitel.
中译文:
《女俘》
太阳下山了;
辽阔的地平线像在燃烧一般;
寂静的平原
变得愈加昏暗,
天空也愈发阴沉,
而在其中,一颗又一颗星星
闪烁着颤动的光芒,随后
又从眼前隐去
如同摇曳的火光
缀在高耸入云的塔尖上。
点评:尽管《女俘》的情节有些老套,但其瑰丽的语言描写还是直触人心。在作者笔下,既有“朔气传柝,寒光照铁衣”的肃杀战斗景象,也有荒凉、旷远的草原风光烘托故事的悲剧气氛,并为整首长诗带上阿根廷特色。
II. El Matadero
《屠场》
当时下了一场大雨。道路被淹;沼泽涨得能游泳,进出城市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水汪汪的泥泞。一股巨大的洪流突然冲进了巴拉卡斯小溪,浑水浩浩汤汤地延伸到阿尔托峡谷脚下。不断上涨的拉普拉塔河推动了那些一直在寻找河床的水,使它们在田野、堤坝、树林、房屋上漫流,像一个巨大的湖泊一样蔓延到所有低地。这座城市由北到东都被混合着泥沙的水道环绕,南面则是一个白色的山脚,其表面漂着几只听天由命的小船,烟囱和树梢被熏黑。它从塔楼和峡谷中向地平线投出惊愕的目光,好像在祈求至高无上的怜悯。
直抒胸臆的人物对话:
—¿Por qué no traes divisa?
—Porque no quiero.
—¿No sabes que lo manda el Restaurador?
—La librea es para vosotros esclavos, no para los hombres libres.
—A los libres se les hace llevar a la fuerza.
—Sí, la fuerza y la violencia bestial. Esas son vuestras armas; infames. El lobo, el tigre, la
pantera también son fuertes como vosotros. Deberíais andar como ellas en cuatro patas.
—¿No temes que el tigre te despedace?
—Lo prefiero a que maniatado me arranquen como el cuervo, una a una las entrañas.
—你为什么不戴徽章?
—因为我不想。
—你不知道这是餐馆老板的命令?
—制服是给你们这些奴隶的,不是给我们自由人的。
—自由人会被武力镇压。
—是的,武力和野蛮的暴力。这些是你的武器,臭名昭著。狼、虎、豹也向你们一样野蛮,你们应该像它们一样用四肢走路。
—你就不怕老虎把你撕碎吗?
—我宁愿被绑起来,让我的内脏像乌鸦一样被一一撕开。
影射社会现实的作者议论:
¡Cosa extraña que haya estómagos privilegiados y estómagos sujetos a leyes inviolables y que la Iglesia tenga la llave de los estómagos!
Pero no es extraño, supuesto que el diablo con la carne suele meterse en el cuerpo y que la Iglesia tiene el poder de conjurarlo: el caso es reducir al hombre a una máquina cuyo móvil principal no sea su voluntad sino la de la Iglesia y el gobierno. Quizá llegue el día en que sea prohibido respirar aire libre, pasearse y hasta conversar con un amigo, sin permiso de autoridad competente.
奇怪的事情是,有些肠胃享有特权,而另一些却受制于不可侵犯的法律,而教会竟然具有肠胃的钥匙!
但这并不奇怪,假设带着肉的魔鬼通常会进入人的身体,而教会有着召唤它的能力:关键是将人降格为一台机器,其主要动机不是他的意志,而是上帝、教会和政府的意志。也许有一天,未经主管部门许可,禁止呼吸新鲜空气、禁止散步、甚至禁止与朋友交谈。
(二)感伤浪漫主义的代表
一、作家生平与经历:
豪尔赫·伊萨克斯(Jorge Isaacs)是19世纪哥伦比亚作家,拉美“感伤浪漫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长篇小说《玛丽亚》可以说是集合了他最珍贵的浪漫主义精华的作品,成为感伤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作者将小说人物的思想感情与拉美的独特自然风光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2000年发行的哥伦比亚5万比索面值的纸币,与其他纸币最大的不同是它可以竖着看。纸币正面印着的是哥伦比亚作家豪尔赫·伊萨克斯(Jorge Isaacs)的肖像,而纸币背面印了他1867年出版的的小说《玛丽娅》中的一段,内容如下:
Una tarde, tarde como las de mi país, engalanada con nubes de color violeta y lampos de oro pálido, bella como María, bella y transitoria como fue ésta para mí, ella, mi hermana y yo, sentados sobre la ancha piedra de la pendiente, desde donde veíamos a la derecha en la honda vega rodar las corrientes bulliciosas del río, y teniendo a nuestros pies el valle majestuoso y callado, leía yo el episodio de Atala, y las dos, admirables en su inmovilidad y abandono...
一天黄昏,就像我家乡的许多黄昏一样,一望无际的碧空装点着紫罗兰色的云彩和金黄色的霞光——它像玛丽亚那么美丽,也像玛丽亚的美丽那么短暂,玛丽亚、我姐姐和我一块坐在山坡的宽石块上;右边,低洼的平原上,河水哗哗流淌,脚下是深邃而寂静的河谷。我读着《阿达拉》的片断,她俩一动不动,出神地……
二、作品分析之
长篇小说《玛丽亚》María
《玛丽亚》的故事极其令人动容,读来不禁潸然泪下:
男主人公埃弗拉因儿时同家中的女性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其中包括玛丽亚(二人的暧昧情愫自此滥觞)。中学时期,埃弗拉因远离家乡,去到首都波哥大求学。当他结束了这一阶段的学习,他回到家乡,与阔别六年的父母兄妹重逢,也见到了表妹玛丽亚。情窦初开的二人迅速进入了热恋期,憧憬彼此幸福的未来。然而,一天,玛丽亚突然癫痫发作,而这种病是她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也正是癫痫夺取了她母亲的生命。为二人坚贞不渝的爱情所感动的埃弗拉因双亲决定允许他们的婚事,但是前提条件是埃弗拉因必须前往欧洲继续完成学业。若是他学成归来玛丽亚安然无恙,二人则可成婚。他走后,玛丽亚郁郁寡欢,每况愈下。得知这一消息的男主人公立即启程返乡,谁知造化弄人,他终究还是晚了一步。当他返回家中,玛丽亚却已经抱恨长辞于世。小说就在埃弗拉因在马里亚墓碑前的悲怆流涕和痛苦凭吊中结束了。
当我们考察《玛丽亚》作为一部浪漫主义小说所具有的浪漫意蕴时,我们有必要澄清拉美浪漫主义的两个支派:社会浪漫主义和感伤浪漫主义。简而言之,二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叙事目的的不同:前者注重通过描写本土社会现象,试图推动社会进步,强调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而后者更关注文学的纯粹性,语汇优美典雅,情节跌宕起伏,氛围忧郁感伤。
《玛丽亚》很明显属于感伤浪漫主义这一流派。在豪尔赫的笔下,大自然仿佛被赋予了一种万有在神论式的超级力量,一切花草树木、鸟兽鱼虫、雷鸣电闪和风卷云舒都被赋予了感伤的主观情调,作为主人公内心世界的传声筒。
例如:“在漫步回家的途中,玛丽亚的身影又萦绕在我的脑际。沿途那些孤寂凄凉的景色:那杳无声息的树林,那花草、飞鸟、溪流,为什么都不禁使我想起玛丽亚?在潮湿的阴影下、摇曳树枝的柔风中、河水的流淌声里……在哪里,有玛丽亚的什么呢?那是因为我看到了伊甸园,却不见她的踪影;那是因为即使她不爱我,我也不能不爱她。”
小说具有一定的自传性。埃弗拉因作为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以其视角讲述了他自己以及玛丽亚的故事。一方面,这样的叙事安排让我们不禁怀疑玛丽亚真实的内心想法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女性作为被塑造、被表达的对象而存在,始终处在一种失语的状态之中。这也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批评之所在:浪漫主义文艺将女性形象理想化的过程,实际上是降低人性,将女性作为取悦男性的“花瓶”进行描写,迫使人物放弃舒适生活和自我欲望。但是,另一方面,埃弗拉因在讲述他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两个部分相互补充,相互成就,形成了一种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复调书写。
在死亡与爱情之间,玛丽亚并没有太多表达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文学要求她必须在最美好的年纪死去,被神圣化为一种艺术品,永远存留在男人的心中。我们甚至可以说,玛丽亚实际上是通过“杀死自己”来成就其与埃弗拉因爱情的崇高性的——因为一种具有乱伦意味的爱情必定需要死亡来使之崇高化、审美化。“玛丽亚”这一名字也不禁让我们联想起神圣的、纯洁的、无玷始胎的圣母形象。由此观之,小说里的玛丽亚所具有的纯洁意蕴很有可能只是一种无知的单纯、懵懂、青涩、多愁善感,她的沉默和失语构造了我们在解读小说的时候的艺术感受。这种艺术感受伴随着伊萨克斯完美的象征手法的运用达到了“悲壮”的境界。
我们的世界需要浪漫,需要一切可能的情感。这是毋庸置疑的。浪漫或许是虚无缥缈的,但是正是因为浪漫是如此难以捉摸,它才变得弥足珍贵。